【天天速看料】“商机评估”方法论V3.0
来源:销售科学流    时间:2023-05-28 04:37:48


(相关资料图)

回顾

需求成功引导(或需求确认)后,“线索”确认成“商机”,我们进入到L3环节:
线索,是一个“未经确认的需求”。 商机,是与关键人“确认后的需求”。
也就意味着, 我们将要发起“总攻”了。 但要攻下一张订单往往并不容易,特别是那些“大型的解决方案销售场景”。 因此,在发起总攻前,我们需要根据获取到的新信息,对 商机质量进行评估,来确定我们的“进攻姿态”和“资源投放”。 那如何评估“商机的质量”呢? 对于这个问题,销售科学流以前就有过思考:
-- 2019年发布过《IBM的商机4问》。 -- 2020年发布过《商机评估7个维度》。
前者很直观,但主要是直接搬运了别人的材料,表述上显得过于粗糙。 后者的思考较为严谨,但过于复杂。 借着写《销售人员工作手册》的机会,我对两套模型进行了改良与融合,发布一套—— 商机评估5问

第一问

第一问:真的有需求吗?我们在一文中介绍过,欲望只有达到 必须要(Must),或至少是 有必要(Need)的程度, 客户的需求才比较可能转化为采购行为。 而怎样的 动因之下,才会产生Must或Need这种程度的欲望呢? -- 要么,遇到一些 “不得不解决的”问题。 -- 要么,看见一些 “可观的”收益。 这些,我们称之为 业务价值。 业务价值有多大,是第一个要去搞清楚的问题(上图的1.1) 这个问题不弄明白,前期的所有投入都可能会打水漂。 —— 因为客户主要为“价值付费”,那些价值不足(或说不清楚价值)的交易,往往很难成立。 另外,除了确认业务价值以外, 销售从业者还要去判断需求的“优先级”。 因为在一个固定的时间段里,企业可投入的资源是有限的。 所以,即便这个需求具有业务价值,但也可能会跟“另一个同样有业务价值(或更有业务价值)的需求”抢资源。 那么,哪一个更容易胜出? 当然是跟“近期发展目标”(例如企业年度战略、年度规划、领导最近关注的议题等)相关性更强的那一个。 因此, 需求优先级(上图的1.2)是判断 需求能否在近期立项的重要依据。 那么,某个需求“业务价值足够大、优先级也足够高”,客户就会马上采购吗? 不见得! 因为“花钱”往往是谨慎的,客户可能还会犹豫: -- 能不能再观察一下? -- 要不要再确认清楚? ...... 以上这些,都会阻碍需求转化成采购。 只有当客户意识到: -- 问题不马上解决,会很麻烦。-- 如果不马上投入,获利的“机会窗口”可能就会消失。急迫感才会产生,客户才会迅速行动起来。 所以,最后销售从业者还要去判断 客户是否有引起紧迫感的“导火索”?(上图的1.3) 或者,我们有没有给客户制造出这样的紧迫感? 如果没有,客户很可能会迟迟不采取行动,甚至拖着拖着,把需求给拖没了。

第二问

第二问:我们有能力吗?随着与客户的交流逐渐深入,我们不断 丰富和修正对需求的理解,也知道了客户期待的业务价值是什么。 然后,我们需要以此去重新评估自己 是否有能力实现该价值(上图的2.1): -- 客户所期待的价值,我们的方案能实现吗? -- 有哪些“阻碍价值实现”的因素存在? 此外,销售从业者还要去评估我们的方案,能否满足客户的一些 硬性要求(上图的2.2)。 打个比方,客户想买一套CRM,其中一个要求是 数据必须部署在自己的服务器上,但我们是一个 CRM的SaaS服务商(云端软件租用)。 那么,即便我们能满足对方在“销售过程管理”和“销售人员管理”的所有期待(业务价值),但由于无法满足技术上的硬性要求,很可能也无法达成合作。
当“业务价值”和“硬性要求”都满足了,我们就必然能够获取到客户的认可吗?
答案显然也不是肯定的。 毕竟,大多数时候,我们都不是 自己跟自己赛跑, 而是跟竞争对手在比赛,只有跑赢竞争对手,才可能胜出。(上图的2.3) 而且,这种优势还 不能只是嘴上说说,必须能够通过 “成功案例、产品展示、客户评价”等方式来证明。(上图的2.4) 只有让客户相信“我们能”,而且“比别人更能”,能力才算得到了认可。

第三问

第三问:客户有能力吗?审视完自身,知道了自己 有能力实现客户的业务价值,以及 可以满足客户的硬性要求以后,就要去看看客户是否有能力了。 第一个要去判断的,是客户 对此有没有足够的预算。(上图的3.1) 我这里说的预算,是一个相对广义的概念: 1、它既指一些大型企业提前做好的“采购预算”。 例如,很多大型企业,要提前一年(或半年)做采购计划,那些没有提前纳入采购计划的需求,只能等到下一个采购周期才能采购。 2、也指一些中小型客户对方案的“价格预期”。 例如,一些中小型企业的老板觉得采购一个CRM就是几万元的事,而如果某CRM供应商报价100万,即便真有可能产生极大的业务价值,但要短时间内扭转客户对价格的认知和预期是很困难的。 那是不是说: -- 如果“没做预算” -- 或者“预算不足” -- 又或者“对价格的预期偏差太大” 就要放弃商机呢? 不一定! 销售从业者还可以 进一步判断客户的“业务状况”和“财务状况”是否良好(上图的3.2)。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,某公司在上一周期做的“CRM采购预算”只有50万元。 但经过客观的评估后,我们发现,要满足客户所有功能要求(硬性条件)和管理落地(业务价值),代价很难低于100万。 差距足足有一倍,这时候销售从业者可以怎么办呢? —— 可以先去分析客户的“业务状况”和“财务状况”。 如果对方的年营收有10个亿,净利润有1个亿,而且近三年增长都高于20%,在这样的情况下, 适当的引导是 有可能改变客户对价格的预算和预期的。 (毕竟,100万只占了净利润的1%。) 但如果对方的年营收只有1个亿,净利润也只有1000万,在疫情后的谨慎时期,就不容易说服他们拿出100万来买CRM系统了。 (毕竟,上一套CRM系统要占净利润的10%,大多数企业是难以接受的。) 客户能力,是判断商机质量的重要指标。

第四问

第四问:客户关系如何?双方的能力匹配,只能代表我们在 “事”这一层面有机会。 但在销售过程中, “人与事”往往缺一不可。 因此,除了“事”以外,销售从业者还需要从 “人”这一层面,也就是从“客户关系”方面对商机做进一步的评估。 那要怎么评估客户关系呢?我们有“4个分支问题”。 首先,第一个最基本的问题,是 看看我们是否已经接触到客户的“采购影响人”?(上图的4.1)
关于“采购影响人”的分析,读者可以回顾一文,我们在下一期也会对此展开更详细的介绍。
如果接触都没接触上,就谈不上关系了。 如果接触上,便要继续追问,“我们了解客户的决策流程吗?”,也就是客户的 决策路径。(上图的4.2)
关于这方面,我们将在下下期进行详细分析。
这个问题一定程度上考察了销售从业者“有没有与客户初步建构了关系”,如果没有,这个信息压根拿不到。 另外,除了“决策角色”和“决策路径”以外,销售从业者还要试图去搞清楚每一个采购影响人的 评估标准。(上图的4.3) 只有搞清楚了他们的评估标准,才能更精准地“策划相应事件”来取得他们的认可,最终把他们 发展为“内部支持者”。(上图的4.4) 内部支持者越多,客户关系就越稳固,胜利概率也会因为“人”这一层面的突破而不断提高。以上是对于“关系”的4个追问。

第五问

第五问:我们值得赢吗?当“人与事”都突破了,就意味这我们 能赢了。 但是, “能赢”不等于“要赢”,在我的销售经历中,就出现过很多次的“战略性放弃”。 不管是企业,还是销售从业者个人, 资源和 精力都是有限的。 所以,在商机评估的最后,我们还需要问自己: 值得赢吗?对于是否值得赢,第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,显然是 对于这笔交易本身,公司(或个人)是否能赚到钱。(上图的5.1) 这个部分,不同的业务、不同企业有自己的核算方式,我们这里不详细展开。 我希望给销售从业者传递的信息是: 利润 = 可能的交易金额 - 交付总成本 - 销售过程费用也就是说,所谓的 能否赚到钱,不仅要考虑“收入”减去“产品底价”或“服务底价”,还有要考虑: -- 交付前(销售过程中)投入的人员成本、销售费用、商务费用等。 -- 交付后的服务和维护成本等。 有些销售从业者可能会疑惑:
作为销售从业者个人,为什么要考虑这些成本和费用呢?这不是企业要考虑的吗?
我是这么看的: 1、如果销售从业者不提前考虑清楚,到了内部价格审批的时候,常常会被公司诟病,次数多了,一方面在内部会被贴上“乱报价”的标签,另一方面对客户也可能因为无法兑现而被认为“不靠谱”。 2、这些成本和费用都是报价的组成部分,它是我们给客户“展现投入”和“呈现价值”的依据,它是销售从业者进行价格谈判的基础。 那是不是说,不能赚到钱的交易就一定不能做? 也不见得,有些客户是有长远价值的: -- 或者是他在后续能不断产生复购。 -- 或者是他有标杆效应或示范效应。 因此,即便在某次交易中赚不到钱(甚至亏钱), 销售从业者还要与公司一同评估客户的“潜在价值”。(上图的5.2) 最后,除了关注“收益”以外,对于任何一笔交易,销售从业者还需要关注“风险”。(上图的5.3) 例如: -- 客户的付款条件是否苛刻? -- 客户诚信是否良好? -- 客户的需求边界是否明确? -- 客户对于我们的交付物是否有“合理的预期”? -- 客户的配合度是否足够高? ...... 很多时候,交付的失败,导致款收不回来,就是对风险预警不足所造成的。

小结

以上,就是销售科学流对于“商机质量评估”的最新理解,它由5个问题构成: 1、需求强烈吗?2、我们有能力吗?3、客户有能力吗?4、客户关系行吗?5、我们值得赢吗?这五个问题,不仅发起总攻前要去评估,在整个销售过程中也要及时对增量信息反复确认。 希望本期文章,能给读者带来一点思考和启发。

最后的解释

有些读者可能还记得我们在MTL阶段输出过一篇的文章。 也许会疑惑:
本文的 “商机评估”和前面的 “销售机会评估”有什么区别呢?
销售机会评估,严格上说是 “线索的评估”,也就是当 获取到一个“未经确认的”需求信息后,销售从业者需要从下面3个问题来评估“线索的质量”: 1、线索是否来源于我们的“目标客户群”? 2、线索是否由“需求关键人”提供? 3、线索的信息是否完备? 而 商机评估,则是在 前面两点已经确认的情况后(也就是 找到了“目标客户”的“需求发起人”,并引导或确认了需求后),通过本期介绍的“5问”,对商机情况做进一步的评估和确认。 它们“销售进程的不同阶段”需要做“不同层次的评估”,特此说明。

关键词:

X 关闭

X 关闭